各學院:
為更好地适應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發展需求,加快推進“四新”專業建設,促進學生跨知識能力的交叉融合,着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經研究,學校決定開展建設試點工作。現将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微專業簡介
“微專業”是指在本科生專業目錄以外圍繞某個特定專業領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養,提煉開設的一組核心課程,通過靈活、系統的培養,使學生具備相應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知識結構的複合性,提升與社會需求的匹配度。
二、申報要求
1.課程體系要精煉。每個微專業開設5-8門體現專業領域、研究方向的專業課程,總學分15-20學分,每門課程原則上為2-3學分;
2.對接需求要精準。申報微專業項目應明确人才培養的目标定位,精準對接産業、行業領域需求,确保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素養達到相關行業定位素質要求;
3.教育資源要高配。微專業負責人須是微專業所設置課程主講教師,原則上須有高級職稱,教學團隊年齡知識結構合理,富于創新,團結合作,有承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建設任務的能力;
4.服務保障要到位。申報學院應建立相對穩定的微專業教學管理和質量監控體制機制,确保教學運行各環節的有效銜接和順暢運行。
三、建設任務
1.構建高質量課程體系。積極開發具有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新課程,及時更新課程内容,以适應“四新”發展新要求及學科專業交叉趨勢;
2.培育優質教學團隊。打造體現我校學科交叉特色的跨學科教學團隊和校企合作團隊,鼓勵教學團隊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的創新提升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水平;
3.深入推進協同育人。鼓勵教師組建跨專業、跨學院、跨學科設置、跨行業企業的教學團隊,用現有的學科、專業建設優勢,推動課程内涵的整合、跨學科課程的融合和校企聯合協同育人,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四、建設主體與責任
1.“微專業”所在學院為建設主體,承擔主體建設責任;設置建設負責人1名,在學院領導下,承擔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建設等具體建設任務;
2.“微專業”教學團隊由“微專業”所在學院牽頭組建,需充分統籌校内外高水平師資力量,鼓勵學院積極與相關科研院所、企業合作組建教學團隊;
3.“微專業”負責人對每門課程建設、實施和考核方式負責。
五、申報材料及要求
各申報單位于2023年4月25日前将《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微專業建設項目申報彙總表》(附件1)、《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微專業課程設置情況一覽表》(附件2),蓋章版紙質檔提交教務處教研教改科(長盛樓3008),同時發電子檔:568202164@qq.com。
附件:
附件1: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微專業建設項目申報彙總表.xlsx
附件2: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微專業課程設置情況一覽表.doc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教務處
2024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