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8日,2023年“一帶一路”數字地球論壇在位于北京望京東湖國際中心的國際科技組織總部集聚區召開。該論壇吸引了來自埃及、巴基斯坦、比利時、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加拿大、加納、捷克、馬來西亞、蒙古、摩洛哥、尼泊爾、沙特阿拉伯、突尼斯、斯裡蘭卡、泰國、烏茲别克斯坦、伊朗、意大利、印度尼西亞、中國等33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100餘名專家代表參會。我院副院長裴習君、旅遊管理系廖化化副教授、黃格博士等應邀出席論壇。

論壇由國際數字地球學會、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國際數字地球學會“數字絲路”國際科技聯盟承辦。論壇以“數字地球與‘一帶一路’國家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圍繞“一帶一路”國家的數字地球科技發展現狀及面臨挑戰,數字地球在支撐“一帶一路”國家可持續發展方面,特别是在生态環境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應對、韌性城市與社區、災害風險管理、考古與遺産保護、海岸帶管理、山地災害監測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行研讨。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沈潔出席開幕式并緻辭,中國科學院院士、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數字地球學會名譽主席郭華東院士視頻緻辭,國際數字地球學會副主席Mario Hernandez緻歡迎辭。此外,“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秘書處執行主任曹京華、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主席Lena Halounová、突尼斯駐華大使Adel Elarbi、非洲環境遙感協會主席Kamal Labbassi、馬來西亞科學院院士Mazlan bin Hashim以及印度尼西亞遙感學會主席Agustan出席開幕式并緻辭。
論壇舉辦了多場特邀主旨報告,還召開了不同主題的學術交流分會場。我院黃格博士在數字地球支撐考古與遺産保護分論壇作了題為《Digital Presentation and Tourism Activation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的英文報告,主要圍繞我校在遺産地的可持續發展、大數據應用、數字化保護、虛拟旅遊和元宇宙場景制作等方面取得的理論及實踐應用成果進行了展示和交流,獲得與會者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賞。

本次我院教師受邀出席2023年“一帶一路”數字地球論壇國際會議并作分會場報告,充分展現了我院在數字人文學科領域,尤其是自然與文化遺産保護與活化利用研究領域取得的成績。這既是對我院在相關領域取得成果的認可,更是我院為促進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提供長大智慧的有效體現。接下來,我院将繼續加強國内外學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寬國際視野、提升創新能力,為我校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地方大學,為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打造具有核心競争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作出積極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