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講堂聚焦傳統文化、現代産權與人類文明新形态

發布時間:2024-10-17 責任編輯:姜惠芬  來源: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2024年10月15日下午15:00,第四期求真講堂于經管大樓B405舉行,我院邀請了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湖南大學、海南大學、湘潭大學博士生導師、湖南省财務學會會長伍中信教授為師生帶來“傳統文化、現代産權與人類文明新形态”主題講座。學院黨總支書記詹琳、院長劉飛躍、副院長裴習君出席講座,全體經濟系教師、财務管理與數字經濟專業學生以及對此次講座感興趣的其他專業學生參與講座。院長劉飛躍擔任講座主持人。

伍中信教授首先明确提出促進思政教育的目标,進而從四個闆塊分别闡述傳統文化,現代産權與人類文明新形态之間的關聯。

回歸國學,尋根溯源。國學,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更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廣義上,它涵蓋了中華民族從古至今的一切文化成果;狹義上,則聚焦于經典文獻與思想精髓。國學的意義,在于它賦予了我們獨特的文化身份,讓我們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其結構“一源三流兩支五經”,如同參天大樹,根深葉茂,滋養着華夏兒女的心靈。

中國式現代化:中西文明的交響樂章。“政治經濟是園林,文化是走出去的原野。”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在繼承與發展中探索出的獨特道路,其核心在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态。這要求我們不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更要将其與中國傳統文化深度融合,與中國實際緊密結合。文化,作為人類獨有的生存方式,其内涵豐富而深遠——“人化”與“化人”相輔相成,物質與精神交相輝映。再而延伸至大學文化,伍教授讓同學們明确了自身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任。

伍教授點出,文化與文明緊密相連,文化的傳承,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我們更應堅守初心,不忘大學宗旨之一的文化傳承。這不僅是對曆史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的負責。兩儀思維中的陰陽中和、實虛結合,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智慧。國學精神中的股權(實)與債權(虛),更是現代産權思想與傳統智慧的巧妙融合,啟示我們在經濟活動中尋求和諧共生之道。


現代産權思想,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石,其發展與完善離不開對外部問題的持續優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應汲取傳統文化的智慧,将“和而不同”、“中庸之道”等思想融入産權制度的構建中,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與社會的和諧穩定。伍教授巧妙将配比原則與會計學融彙為例。通過現代産權制度的創新,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本次講座深入探讨了現代産權與人類文明新形态之間的關聯,不僅拓寬了學院師生的理論視野,也寄語青年學子們:我們要攜手并進,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态,探索現代産權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新路徑。讓我們在傳承與創新中,共同書寫人類文明新形态的輝煌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版權所有: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股份)有限公司-Official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