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欄山視頻文創産業園堅定走好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道路,新産業、新業态、新技術層出不窮,持續釋放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澎湃動能。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鄒麟 攝
長沙晚報特派全媒體記者 劉俊 匡春林
今年,中國迎來申遺成功後首個春節,文化味十足。春節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創紀錄的票房成績轟動全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在這個春天得到了集中展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健全文化産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态。
湖南作為文化資源大省,長沙作為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聚焦答好“兩道‘融合命題’”,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三湘大地,湖湘傳統文化“煥新升級”,文化産業活力湧動、實力強勁。
今年,全國兩會會場内外,在湘全國人大代表、住湘全國政協委員圍繞答好“兩道‘融合命題’”建言獻策,助力長沙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激發湖湘文化新活力。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繡研究所有限公司總經理 成新湘:
推動非遺傳承“見人、見物、見生活”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時提出的兩道‘融合命題’之一。如何破題,我和團隊一直在思考、在探索。”成新湘說。
近年來,成新湘帶領團隊積極探索湘繡“跨界融合”之路,讓湘繡以時尚、潮流的方式頻頻“出圈”,吸引不少年輕群體的目光。他們與茶顔悅色聯名推出“何不繡一場”主題活動,以湘繡博物館館藏品為靈感,設計出茶杯、絲巾、雨傘等文創周邊;與火宮殿、杜甫江閣等網紅景點“牽手”,設計刺繡冰箱貼;與九樂銀飾合作,研發《唯有青綠》《鳳穿牡丹》等湘繡飾品。
成新湘和團隊還展示了湘繡在“兩個融合”上的“新進展”,“團隊以AI大模型為基礎研發了湘繡AI數字生成技術,極大地提高湘繡藍稿的設計效率,助力湘繡文創産品研發。”
全國兩會前,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在湘全國人大代表在長沙開展集中視察,實地了解湖南文化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成新湘和其他代表走進芒果數智公司(數字文博AIGC實驗室)、芒果未來藝術中心,走進基于大型光場棚的文物AI數字采集工作現場,穿行于千裡江山圖的光影之間,零距離感受“文化+科技”融合的獨特魅力。
“兩道‘融合命題’正在湖湘大地煥發新光彩、展示新高度。”成新湘說,作為一名非物質文化代表性傳承人,她将加大非遺代表性項目與現代科技的融合,推動非遺傳承“見人、見物、見生活”,讓更多的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閃耀新的光芒。
全國政協委員、中南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院長 石磊:
助力馬欄山“文化+科技”創新融合發展
全國兩會前,石磊來到馬欄山視頻文創産業園,圍繞以新就業形态助力新質生産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新動能展開交流。
近年來,馬欄山視頻文創産業園堅定走好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道路,新産業、新業态、新技術層出不窮,持續釋放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澎湃動能。目前,園區集聚着186家規上企業、165家高新技術企業,6萬餘名馬欄山人忙碌并快樂着,他們平均年齡26.7歲,青年創客占近90%。
2022年,馬欄山政協委員工作室成立。作為委員工作室的一員,石磊積極參加“政協委員在身邊,暖心政策送上門”系列活動,全方位了解園區所需、企業所想、群衆所盼,精準供給委員所長、政協所能,全方位、多層次地助力馬欄山“文化+科技”創新融合發展。
“去年,全新升級的‘2.0版’馬欄山政協委員工作室正式啟用,取名為‘長沙政協同心園·藤空間’,打造了開放的‘文化+科技’數字化履職平台。”石磊介紹,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自己建議“進一步強化‘雲網算’等新基建支撐,将馬欄山加快打造成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典範,為我國‘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發展探索經驗、作出示範”,得到了有關部門的積極回應。
“今年,我将繼續關注兩道‘融合命題’。目前,我們正在推進DeepSeek和馬欄山視頻文化産業園的合作,同時也在積極與制作團隊交流,加快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石磊說。
專家建議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副院長 裴習君:
錨定“兩個融合”,助力産業蓬勃發展
如何梳理、挖掘湖湘生态文化的基因,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傳承湖湘優秀生态文化,助力産業蓬勃發展,是答好“兩個融合”命題的應有之義。
建議梳理生态健康理念意識、生态環境行為表達和生态景觀表征,建立湖湘生态文化特色資源庫;建議提取湖湘地區蘊含的生态健康文化、生态環境文化和生态景觀文化基因,構建湖湘生态文化基因圖譜;建議秉持“文化+科技”“文化+旅遊”理念,從生态康養發展、鄉村環境治理和生态旅遊等方面實現生态文化價值向産業動能轉化。
如依托馬王堆《養生方》《導引圖》等典籍開發數字中醫經絡孿生系統,結合可穿戴設備實現“體質監測—AI推拿—藥膳配方”的全流程數字化康養服務;結合湖湘自然景區部署“AR生态療愈驿站”,将火功療法、雲霧茶療等非遺養生智慧轉化為沉浸式體驗課程等,形成“湖湘養生智慧—數字技術賦能—康養産品轉化”的産業培育模式。
如建立洞庭湖濕地生态監測區塊鍊平台,開發“智慧河長”低空感知AI巡檢系統等;運用遙感大數據分析湘江流域面源污染,推出定制化生态修複解決方案;在武陵山片區推廣裝配式生态民居智能建造技術,推廣碳積分交易系統、“碳小屋”示範點等,構建“智能監測—精準治污—循環利用”的鄉村環保産業生态模式。
如結合湖湘豐富生态文旅資源,開發“AR生态科考裝備+VR生态劇本遊+MR文化展演”産品矩陣;運用虛拟現實技術呈現包括嶽麓書院在内的文化遺産蘊含的山水人文思想,創建元宇宙生态文旅體驗館等,探索“生态基因解碼—虛實場景重構—體驗價值轉化”的文旅新興業态培育模式。
連線湖南
今年,湖南将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推動湖湘文化在新時代實現新發展、呈現新氣象,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深化文化和科技有效融合,深入實施科技賦能文化産業創新工程,優化重大文化科技創新機制,推進馬欄山音視頻實驗室等創新平台建設,促進音視頻内容和裝備、數字文博等産業加速向湖南集聚。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深入實施文化創意旅遊産業倍增計劃,推進旅遊與演藝、會展等融合發展,推進湖南博物院、湖南烈士公園“館園融合”,讓文化在融合發展中煥發出更為強大的感染力,讓三湘四水成為令人向往的心靈之約。
長沙作為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旅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易鷹:
建設更具“長沙味、湖湘韻、中國範”的世界文旅名城
今年,長沙将錨定建設更具“長沙味、湖湘韻、中國範”的世界文旅名城目标,着力答好文化+旅遊、文化+科技“兩道‘融合命題’”,繼續擦亮曆史文化、革命文化、現代文化“三張文化名片”,實施黨建引領賦能工程、文旅消費擴容工程、融合發展創新工程、文旅産業升級工程、曆史文脈傳承工程、文藝生産登峰工程、公共服務提檔工程、市場環境淨化工程、城市引力提升工程、綜合改革增效工程等“十大文旅工程”。
探索“文化+科技”有效融合。推動建設馬欄山文化和科技融合試驗區,打造音視頻産業高地。依托數字化轉型,豐富文旅産品呈現形式,加快簡牍、長沙窯和文獻古籍的數字化保護利用。推動音視頻、動漫遊戲、數字文博等産業賦能文旅場景。探索“慧遊長沙”智慧文旅項目運營新模式,持續推出惠民惠企定制化文化産品。支持打造一批智慧文旅沉浸式體驗新空間,支持傳統戲曲、曲藝、非遺技藝等藝術形式的數字化創新表達,支持文旅場所提升數字化水平。完善旅遊統計制度體系,以多源異構大數據賦能傳統統計調查,提升統計質量。
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實施文化旅遊融合帶動行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斷探索創新路徑,拓展文旅融合邊界,做到宜融則融、能融盡融。聚焦“三張文化名片”價值和“山水洲城”特色資源,統籌湘江兩岸、曆史文化街區及各類景區景點,持續深化城市漫步、沉浸體驗、夜遊觀光等新模式,整合推出一批精準匹配市場需求、獨具特色的旅遊線路和産品,推動長沙争創首批國家旅遊休閑城市。
來源:長沙晚報 2025.03.08
鍊接:https://www.icswb.com/h/162/20250308/915920.html